2016年底掀起的漲價潮似乎一直在影響著市場行情,看著每天關于原紙、原材料價格的新聞點擊量居高不下就知道,多數(shù)人是迷茫的,越來越多的人或激進或保守的應對著……
這輪漲價,逼瘋了下游的紙箱廠也笑瘋了上游的原紙廠。2017年新增的包裝紙項目大有近年來生活用紙擴張的跡象:山鷹豪賭布局西北、河南龍源20萬噸原紙項目開建、未來3年內山東將有130萬噸原紙產能釋放……
包裝界的一股清流
6月5日,京東物流聯(lián)合九大品牌商共同發(fā)起“青流計劃”,將在未來三年內減少供應鏈中一次性包裝紙箱的使用量。這股清流吹的無疑是綠色hb風,包括之前的全降解包裝袋以及阿里的“綠動計劃”、郵政的 “綠色同城”行動都在揭示著快遞包裝的整治已經開始。
快遞垃圾誰的錯?收到一個快遞包裹,想要拿到里面的東西就必須要“披荊斬棘”:劃開膠帶、取出填充物、再打開外包裝禮盒。毫不夸張的說,實際物品僅占了整個包裹的三分之一。
為了保障運輸過程的萬無一失,多數(shù)商家抱著 “寧多勿少”的思想。多纏膠帶、多塞減震膜,對生鮮、家具等易碎易壞物品則更甚,伴隨著這種“過度包裝”而來的就是高污染。要知道膠帶的材質聚氯乙烯,是需要耗時百年才能夠降解的。
分類回收怎么搞?目前,我國尚無有效的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制度,導致包裝垃圾都以填埋處理,其中的膠帶、塑料袋等較難降解的,長時間留存在大氣和水體中會帶來污染,對其進行焚燒又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氣態(tài)污染物。垃圾分類知識的缺乏且積極性不高,管理部門又不夠重視,垃圾分類設施標準不統(tǒng)一,相關設施不足,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不健全,導致回收產業(yè)鏈無法建立良性循環(huán),讓資源淪為垃圾。
實現(xiàn)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前提就是垃圾分類。然而,這并不是建一個垃圾處置場就能解決的,垃圾分類涉及到的是千萬人行為的改變問題。
包裝革命,成本控制
目前,我國已有相對成熟的綠色包裝生產技術,很多包裝企業(yè)正在從傳統(tǒng)包裝制造商向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,與快遞供應鏈相結合,提供生鮮冷鏈包裝解決方案、包裝溯源服務等,提高包裝物的附加值、利潤率和回收價值。像是中國郵政運單使用的熱敏hb材料,省去底紙不但可以節(jié)約一半原材料,同時免去了處理廢棄底紙的費用和所造成的環(huán)境污染。其他快遞企業(yè)也開始采用可降解紙箱,并推出了紙箱回收計劃。
相較于技術,其實造成新型hb材料推廣慢、推廣難的較大阻礙還是在于經濟考量。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表示,新型hb材料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快遞包裝袋生產成本高,售價自然也高。雖然目前大部分參與“綠動計劃”的商家都自行承擔包裝成本,但這并非長遠之計。 想要保證分類回收的正確實施,還需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同時對于一些優(yōu)秀綠色包裝企業(yè)給予獎勵。此外,還應探索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的機制,知之而后行。